免费线上咨询(老师一对一择校咨询电话)
徐老师:15274855379←点击拨打
杨老师:16670491319←点击拨打
(微信同号,可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咨询)
生物学方面,有些学说外表看似相似,实质内容却相去甚远,稍有不慎就会混淆,结果就是考试时丢分。现在,我们逐个剖析这些容易混淆的学说,只要彻底弄懂,就能轻松在生物选修课的选择题上拿到应有的分数。
1. 酶原与酶
酶原和酶的性状差异显著。酶原本身不具备活性,需要移除部分肽链后才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。在考核中,有关“胰蛋白酶原激活图”是常见考点。比如在部分生物考试卷中,这张图频繁出现,旨在考察对酶原活化机制的理解。
2. 载体与运载体
细胞膜上的特定分子负责物质通过膜的过程,这些分子起介导作用。基因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传递工具是质粒和病毒,它们可以搭载特定的遗传片段。实验过程中,这些工具用来将目标遗传片段引入接受单位内部。
3. 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
植物细胞的内部没有细胞壁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。细胞膜、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。这个原生质层在渗透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当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,原生质层的作用尤为突出。
4. 细胞液与细胞内液
细胞液是液泡里的液体成分,细胞内部液体包括的范围比较大,有细胞质里的基质,细胞核中的液体,还有各种细胞器里的液体。植物细胞中,液泡里的液体就是细胞液,除了细胞外液之外的部分都属于细胞内液。
5. 脱分化与再分化
去分化可以形成没有固定形状的愈伤组织,而再分化能够长出带有根和芽等特定部分的组织,这两个过程必须按顺序进行,先去分化再进行再分化,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时,这两个步骤会按照这个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发生。
6. 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
单克隆抗体由一种B细胞生成,只能识别某个特定的抗原位点。多克隆抗体是多种B细胞制造的混合物,能够同时与多个不同的抗原位置发生作用。这两种抗体在医学检测领域各有各的优势,到底选用哪一种,需要看检测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。
7. 外植体与外源基因
取下的组织片段叫作外植体,输入细胞的新基因片段叫作外源基因,不要被“外”字引起误会,比如植物组织培养时,所选用的植物组织就是外植体,基因改造时,输入细胞的新基因就是外源基因。
8. 逆转录与反转录
这两个术语的意思相同,都是指RNA转变为DNA的原理。在考试时作答,一般应该填写“逆转录酶”,这样比较符合标准,如果填写“反转录酶”,有可能得不到分数,所以应当使用规范的表述。
9. DNA扩增与基因表达
DNA只是进行数量上的增加,并不会产生蛋白质。基因要发挥作用,必须先完成转录,然后进行翻译,这样各种特征才会表现出来。PCR技术是专门用来***DNA的,而细胞内制造蛋白质的过程,其实就是基因功能得以实现的过程。
10. 标记基因与报告基因
标记基因主要用于筛选特定性状,例如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。报告基因则用于显示颜色变化或发出荧光,比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。这两种基因的功能不同,在分析时需要加以区分。
可以把这些重要内容记在笔记本上,每天晚上花一点时间复习一下,这样生物选修的选择题基础部分就能比较容易地获得分数。在整理这些重要内容的时候,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?如果觉得有帮助,请点个赞,也把这篇文章传播出去。
<总结 style="color:orange">认真研究这十类容易搞混的生物学知识,同学们能更清楚地掌握内容,避免在相似概念上出错。可以把表格记在错误记录本上,并且晚上复习,这种做法能明显提高生物选修选择题的分数,希望大家在生物学习方面都能取得好成绩。总结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