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线上咨询(老师一对一择校咨询电话)
徐老师:15274855379←点击拨打
杨老师:16670491319←点击拨打
(微信同号,可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咨询)
古诗品读时,物象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重要纽带,对于湖南省的高考复读生而言,熟悉常见物象的寓意能够迅速把握作品主旨,增强答题速度,接下来就介绍几种具体方法。
自然意象:万物皆“情”
古诗中常见自然景物作为表现手法,月亮自古就是表达思念故乡的象征,李白《静夜思》中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就十分贴切地描绘了这种情感。柳树在古代送别时被折下赠予友人,苏轼《雨霖铃》里“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就饱含着离别时的不舍。对于学习古诗文的学生来说,看到这些自然景物时,需要仔细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。
自然景象中,风雨同样具有意义。风往往象征转变和不可预测,杜甫曾写道“秋风狂啸掀翻我的屋”,风描绘了时局混乱和生存艰难。雨则有助于渲染气氛,“深夜躺着听见刮风下雨”,雨中的诗人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心情。掌握这些自然符号,有助于更深刻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。
人文意象:器物藏“深意”
器物常用来寄托文化含义。以笛子为例,它经常在古诗中象征离愁别绪。诗句“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”中,悠扬的笛音触动了游子的思乡情怀。酒杯则常与忧愁和壮志联系在一起。诗句“浊酒一杯家万里”表达了思乡的哀伤,而“会须一饮三百杯”则抒发了豪爽的胸襟。
琴也是一种文化象征。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,琴声表现诗人平和恬静的心境。笔墨和刀剑常与读书人远大志向相联系,“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”,笔墨和刀剑反映了读书人渴望有所作为的雄心。了解文化象征,能帮助考生领悟诗句中深藏的意蕴。
意象“反用”需警惕
部分诗人会颠覆意象的惯常寓意。举例来说,“菊花” 通常象征清高,然而黄巢的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”却赋予它凶猛强势的特质。回答问题时,不应生搬硬套,需要参照整首诗的意境。
比如 “鸿雁” 通常代表游子思念家乡,不过范仲淹在 “秋天来到边塞景色不同寻常,向南飞去的雁儿毫无留恋” 这句诗里,鸿雁变成了边塞艰苦环境的象征。碰到这种情形,参加复读的学生需要全面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,不能被一般看法所束缚。
速记技巧:“意象 + 情感” 联想链
运用联想记忆法效果显著。遇见 “梧桐” 就联想到 “秋雨”,进而联系到 “凄凉” 的感受,比如 “梧桐加上细雨,到黄昏、不断滴落”。想到 “梅花” 就想到 “严寒”,从而联系到 “坚韧” 的品质,例如 “凋零变成泥巴被碾碎,只有香气依然如故”。
每天用十分钟写下 “意象 + 情感” 的配对组合,过个星期就能熟悉主要意象。这样一来,在考场上遇见意象时,就能立刻想到它所代表的感觉,让做题更快更准,语文考试就能多得些分数。
实战运用:提高答题效率
在应对实际题目时,有经验的考生会先完整阅读整首诗,并圈出其中包含的象征物。比如说,如果一首诗中出现了“月亮”和“大雁”这样的象征物,他们会先判断这些物品通常表达的情绪。然后,再根据诗句的具体描述来研究,看看是否有象征物被特别使用。
解读完象征物,开始整理文字作答。回答时,要融合象征物和诗句的内涵,不能单谈象征物所寄托的情感。比如询问诗歌所抒发的情绪,既要说明象征物体现情感,又需用诗句作为证据,这样答案才更周全妥帖,有助于在古诗评析考试中获得高分。
持续巩固:提升语文成绩
学会使用图像索引后,需要不断练习。可以挑选一些古诗进行实践,研究其中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所表达的情绪。完成练习后,参照正确答案,找出自身分析中的不足之处,积累经验教训。
可以和同窗探讨,互通对别样事物的认知。彼此切磋有助于强化记忆和明晰概念。湖南的学子们持续练习,精进对意象的掌握,在古诗赏析部分能多拿3到5分,为语文考出好成绩提供帮助。
总结:同学们,古诗赏析里,意象是核心要素。要熟悉自然与人文意象的特质,注意防范意象的反向运用,借助联想链条来快速记忆,实际答题时多加运用,不断练习才能进步。只要依照这些方法,古诗赏析就不会那么困难,语文水平也能得到改善。你们认为哪个意象最不容易记住?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!